近年来,女大学生“裸条”借贷、大学生被校园贷“逼死”等极端事件频发。“校园贷”乱象丛生背后折射出了当前互联网金融的乱象,如不及时整治,不仅会让更多大学生深受其害,年纪轻轻背负“巨额债务”,甚至扰乱了互联网金融市场的健康有序运行。而国外在对学生贷款用途的把控手段和管理制度等方面都比较完善,值得国内相关机构借鉴。那么国外校园贷是怎样做的?有什么借鉴意义呢?
校园贷
美国
在美国,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校园贷”,大多数平台都是为学生提供学业贷款的,并不存在专门为学生消费而提供贷款,大部分美国学生申请贷款主要是为了支付课程、书本和住宿等费用。
根据2016年纽约联邦储备银行最新发布的《学生贷款借款和还款趋势》研究报告,美国学生贷款总额为1.23万亿美元,其中绝大部分贷款由联邦政府提供,私人机构贷款占比极低。由联邦政府、私人贷款机构、网贷平台共同搭建的多元化学生消费信贷体系,是支撑和推动学生贷款持续扩张并稳健服务的重要机制。
同时,美国大学生具有完备的个人征信系统。美国校园贷平台通常以FICO信用分(Fair Isaac公司开发的信用评分系统)作为衡量学生信用质量的主要标准,平台根据学生信用分的高低给予不同的借款利率。
从美国的经验来看,校园金融的意义在于让有成长诉求的年轻人不会因家境窘迫而丧失获得有偿技能提升的机会,这是构筑机会平等型社会的题中之义。此外,恰当使用金融工具也是人生必修课,只有让学生适度接触到优质的金融服务,才能更好地学习驾驭这项工具。
英国
分期贷款源于P2P贷款模式,由英国最早创立。英国可以说是大学生分期贷款的“鼻祖”,也是迄今为止唯一在网络借贷监管方面有专门立法的国家。2005年3月,世界上第一家P2P网络借贷平台(Zopa)在英国问世,历经10多年的探索,英国在该领域逐渐形成了相对完善的制度。
相比于国内校园贷还款违约时的暴力催收、手段狠毒逐步升级,英国的校园贷可以说显露出一种富有“人情味儿”的理性。英国不仅建立了“校园贷偿还自动匹配收入”的还款机制,还能推出很多配套措施促使这一机制落地。根据实际收入情况确定每月还款的金额,即多收入多还,少收少还,这种做法延长了贷款人的还贷时间,从而避免学生因面临短期巨大的还款压力而选择铤而走险。
这一机制能够得到贯彻的前提是严格的信息审核制度和信息更新制度。贷款的学生必须按照要求更新信息,包括结业或毕业的时间、住址、收入情况、工作等方面的变动。如果没有做到,惩罚将非常严厉——无论当下收入情况如何,他们都要在原有应付利息基础上加3%,这对学生来说将是一个很大的负担。
校园贷
新加坡
新加坡的校园贷主要是政府和部分商业银行提供的学费贷款。其中有些贷款项目在学习期间并不需要学生上缴利息,一个普通的新加坡大学生基本可以完成90%的还款任务。为了保护学生的经济权益,也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商业银行会采取还款自动扣除的方式防止学生错过还款时间。此外,银行还会推出与校园贷相关联的贷款以进一步减少与学业相关的开支。
新加坡国立大学学习贷款的范围可以覆盖所有本科生课程,并根据不同的需要提供几种贷款方式。申请这些贷款必须提供一名本国担保人,顺利申请后可以享受最高5年的无息贷款和最长20年的可负担利息贷款,并且可以同时享受教育部提供的学费补助。
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新加坡也出现了MoolahsSense等新兴P2P平台。该平台通过与大型商业银行合作,提供针对学生的贷款业务,有利于学生通过点对点对接迅速获得自己的贷款资金。除了申请校园贷款,学生还可以通过学院提供的暑期活动等形式获得金融服务。
校园贷问题与大学生缺乏必要的金融教育不无关系。帮助大学生树立健康正确的价值观、消费观是高校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监管部门可以参考国外经验,根据校园贷平台类型的不同采取差异化的监管措施。如对于以创业、学业贷款为主的平台应给予扶持,应帮助其完善风控技术,将逾期还款率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而对于以支持购物、旅游消费为主的平台应适当提高平台进入门槛,严格监察平台审核程序,严格控制市场中这类平台的数量。
在国内金融服务已无处不在的大背景下,监管部门应加快我国学生个人信贷体系的建设,为学生群体享受与之匹配的金融服务提供便利与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