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贷监管出台后,对P2P网贷进行了限额,同时鼓励小额分散的借贷形式,那么是不是意味着P2P网贷必须向消费金融转型吗?随着限定借贷额度、鼓励小额分散的P2P网贷管理办法推进,国内众多网贷平台开始转型消费金融。新产品体现出明显的垂直化和消费场景化特点,而和具体行业企业的合作又刺激了线下消费增长。不过,对曾经主要业务为中小微企业贷款的网贷平台来说,进军消费金融领域面临着银行系、电商系和垂直行业系的竞争,和每个对手对位,它都有自己的短板。
P2P网贷转型
个人贷市场大 P2P网贷需变成真的“P2P”
由于居民生活水平提高、消费观念转变,辅加人民币贬值风险、低储蓄利率、优质投资渠道匮乏等因素影响,消费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持续加大。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最终消费支出对GDP增长贡献率为66.4%,同比上年提高15.4个百分点。
消费的增长也反映于消费信贷上,但后者仍有巨大的上升空间。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人民币信贷余额达93.6万亿,其中消费信贷余额为19万亿,占比为20.3%。机构预测2019年,这三项数据分别达166万亿、41.1万亿和24.8%,即消费信贷占比仍不足三成,这还是在房价飙升、房贷绝对额持续增长的前提下。而美国的消费信贷占比目前已达到60%,可以说美国经济得以复苏至今,居民消费功不可没。
需要注意的是,P2P网贷虽然狭义上指个人间的小额信贷,但在国内实践中,多数P2P网贷平台更多服务于中小微企业融资(P2B或P2C)和个人投资者,这是由于个人贷款业务性价比(信审难度、不良几率对比回报)偏低所致,且个人投资者也多不倾向于投散标。然而现在新规出台,借款额度被卡死了,个人信贷的长尾效应就变得非常重要,转变主要客户群的P2P平台必须识别消费者的细分需求,进而刺激。
对位银行、电商、垂直平台的优劣势
面对新规,一直遵循国外P2P模式的平台受冲击相对较小。用户在某几个平台以满意的利率借款成功后,基本就会有比较高的忠诚度,不会说有个借款消费需求,就去全网比价,在众多网贷平台间来回跳换。所以,在前期就定位个人小额借贷的平台在对位银行时,有申请门槛低、流程简捷的优势;对位电商和垂直平台时,则有综合性、风控、用户信任上的优势。
某消费金融平台推出的分期消费产品。目前消费金融公司是由银监会审批管理,P2P网贷平台是由各地金融办监管。
然而随着电商企业互联网金融布局的加速,其直接链入消费场景、用户基数大、征信便利、资金链稳固等特点发挥得越发明显。但目前看来,市场上的金融消费产品除教育、医疗、旅游外,主要还集中于实物商品,在这方面电商平台具有天然优势。而更多服务性商品的消费贷款还未被充分开发,P2P网贷未来或可在这方向多做打算。
截至2013年,美国个人消费中服务类消费占比。未来国内消费结构升级后,或也呈现相似结果。
总的来说,P2P网贷平台通过个人借贷得到的数据,对于各行业消费需求、消费者行为的评估也具有参考作用。再进一步,也可以指导供应链金融、区块链金融的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