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平台的本质是中介,满足借款人和投资人的供需关系。当投资人投资P2P,其实是把钱借了出去,成为“债主”。P2P还款的方式,就是投资人的收益方式。收益方式不同,投资人所得利息甚至可以相差数倍。小编今天就用来介绍几种常见的收益方式和其中的“门道”。
算算“每月等额本息”这笔账
2014年的这个时候,小编投资了某P2P平台的长期标,预期年化收益率为12%,期限24个月。两年间,P2P暴雷不断,监管一次次收紧,好在该平台熬过风波,依旧坚挺。眼下,到了收获的季节,小编兴致勃勃去平台数钱,却越数越不对劲,算一算实际收益,竟还不足预期收益的半数。
小编刚想骂一句骗子平台,却瞥见该理财产品“收益方式”一栏里赫然写着:“每月等额本息”6个大字,这才明白收益减半的问题恐怕出在自己身上。
每月等额本息,顾名思义,每月返还的都是本金+利息两部分,而且这些本金+利息每个月都相等。小编应该把每月回款立刻再次投资,每月都如此,在24个月内不断滚出复利,才有可能达到12%的收益率。而小编并没有这样做,从两年前起,每一笔到期的收益都趴在账户里一动不动,而小编还坚信自己能够获得想当然的收益:本金×12%×2=24%本金。
到期一次性还本付息:短标专场
小编和同样投资了P2P的朋友说起这件事,朋友听后急忙拿出纸笔计算昨天到期落袋的一只P2P的实际收益率。那只标预期年收益率为6%,期限为1个月,朋友投了10万元,理论上应获利:10万元×(6%÷12)=500元,与实际获利相符。
这是因为这只标的收益方式并非“每月等额本息”,而是“到期一次性还本付息”,指贷款到期后一次性归还本金和利息,相比每月等额本息”,计算方法非常简单:本金×预期年化收益率×年限。
小编的朋友翻了翻自己的交易记录,告诉小编:“我从来没有遇到过你那种情况,我的所有收益方式都是‘一次性还本付息’。”
这并不奇怪。朋友专攻短标,最长的期限也不过3个月,而一次性还本付息是P2P短标里最常见的收益方式,正如每月等额本息是P2P长标的常见收益方式。
到期后一次性还本付息的短标看似省心,但相信投资过P2P的小伙伴都知道,短标的门槛一般偏高,少则两万多则上百万,P2P又是高风险理财项目,投资不仅需要本金充足,更需要根据自身的风险偏好量力而行。
等额本金:P2P借款人的最爱
等额本金与小编前文所述的等额本息相似,将借款本金平均到每个月偿还,只不过等额本金的利息会不断变少:每月只需付清上次还款日和此次还款日之间,未归还的本金所产生的利息。
由于利息随着本金的每月归还会越变越少,所以对于P2P借款人而言,前期的每月还款压力较大,但随着时间越来越长,负担会越来越轻。不过对于投资人而言就恰好相反,该种还款方式的收益一般小于等额本息的总利息。
先息后本:按月付息,到期还本
P2P平台还有一种常见的收益方式:先息后本。所谓先息是指按月还息,到期后一次性还本。这种标的期限一般在6个月以内,因为最后一期还本时风险较大,可能会出现逾期。而时间越久,变数就越多。
小编提醒各位投资人,对于收益方式为先息后本的标,如果投资时间超过一年,还应慎重考虑。
除去到期一次性还本付息,上述各种收益方式都会每月产生一定数额的还款,需要投资人及时打理。不过如今很多P2P平台都可以设置“自动投资”,系统会每月自动把账户里的收益投出去。相信像小编这样由于不了解收益方式“门道”而收益减半的现象会越来越少。
最后,可能有小伙伴提到“每日计息”。每日计息,按市值计算,这种还款方式一般不见于P2P投资,而常见于货币基金。例如余额宝等互联网宝宝,基本都是每日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