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场行为和有效监管的双重作用下,行业即使呈现发展较为缓慢、平台情绪不高涨的现象,但依然有平台始终坚定初心,坚信互联网金融能有未来。自从一系列打着互联网金融口号去行骗的线下理财平台的跑路事件爆发后,国家相关监管部门迅速下发一系列的监管政策以及行业发展指导意见,整个互金行业也从最开始的野蛮生长到目前的“高压”整治和规范整改。据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7月,全国累计平台为4160家,而正常运营的平台只有2281家。
那么投资人在挑选平台时候,应该重点关注哪些方面呢?小编总结了这五点。
1、警惕业务模式复杂的平台
许多P2P投资攻略都曾经这样告诫投资人,“投资之前要先判断项目的真实性”。事实上,能否准确有效地判断标的真实性,往往取决于你对该项目的认知程度有多高,因此这一条投资原则就变成了“投资之前应先厘清项目背后的业务模式,看不懂的标的不要投”。在金融经营过程中,隐藏在项目背后的不仅是业务逻辑、产品原理,更体现着资金去向、资金用途等关键信息,因此对业务模式的有效判断在投资决策中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2、观察平台的信息披露情况
信息披露一直是P2P行业的核心问题,也是监管层对P2P规范发展的基本要求之一。例如近日中国互金协会对会员单位下发的《中国互金协会出台P2P信披标准(征求意见稿)》和《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互联网金融信息披露自律管理规范(征求意见稿)》,首次定义并规范了86项披露指标,虽然只对协会成员具有约束作用,但对于推动整个行业信披体系的建设仍是具有正面意义的。
3、警惕宣传包装过度的平台
P2P平台本身的盈利空间其实并不像很多人所想的那样大,往往平台给到投资人的年化收益率都在12%左右,仍然有很多人认为平台还存在着巨大的利润空间。其实不然,按目前的行业情况来说,绝大多数平台依然处于不盈利或者亏损的状态,就算是我自己的平台也是不断地压低运营成本,才达到了微盈利的这么一个状态。
4、团队从业经验比背景更重要
理论上说,背景无法替一家P2P平台承担所有的风险,无论是国资注入还是明星代言,都不能代表这家P2P平台百分百安全,从之前的爆雷历史来看,爆雷不分背景,任何背景的平台都有可能爆雷。
与其看平台背景,不如看创始人及核心团队的从业背景,是否具有多年金融从业经验、是否知名金融院校毕业、是否有知名金融案例、是否有知名金融机构任职经历,之前出现较大问题的几个平台负责人几乎都只是自学一点金融知识,并没有专业的金融任职经历,在这些平台爆雷之前,却没有投资人去关心他们的出身,而这一切,都关乎到你的资金安全。
5、平台的运营时间很有参考意义
平台运营时间越长,平台的安全性越高。这就像广为流传的“通过手机号看人”一样,一个人多年不换号,说明这个人社会关系很稳定,没有债务危机,可信度也就比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