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P2P网贷平台的兴起,然而投资者所关注的是P2P网贷平台的风险如何,如何进行风险控制?风险控制应当贯穿一个P2P产品全生命周期,包括贷前审查、风险评级、定价与增信、产品设计以及贷后管理五个环节。
P2P网贷平台这个舶来品本应该比其他金融产品更加安全,因为真正的P2P是没有资金池的、不能自融,完全端到端(Peer To Peer)的交易。平台仅负责贷款端风险控制和投资端引流。
P2P网贷平台
1. P2P平台风险超高的原因
在欧美广受欢迎的P2P模式,在我国为什么风险如此之高。网贷之家仅包括了部分平台,其数据已经显示每月问题平台数稳定在70家以上。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P2P平台超高的风险?我想,从P2P起源可以窥见蛛丝马迹。
数据说明:网贷之家等常用统计来源所包括的P2P仅仅是一部分,此处样本为作者研究
70%的P2P公司起源于民间借贷。在P2P出现之前,民间借贷的未来是成为小贷公司或跑路。因为小贷公司需要向地方金融局/金融办获取牌照,所以一般资质较好、有一定风控能力的民间借贷会选择这条道路。然而,P2P出现之后,由于无需牌照,线上运营成本又低,通过互联网可以获取的资金不再是以往的小区域了,而是全国范围的。很多民间借贷就此蠢蠢欲动,可骗的人多了,资金链就能越来越长,骗局越玩越大。这些本来资质就不足的公司进入了监管的灰色地带,通过互联网的放大效应,不断为风险加杠杆,从而冒出了e租宝、金鹿财行这些震惊全国的案例。
10%的P2P公司起源于颇有野心的互联网公司。互联网行业一向是以创新、搏眼球而著称的,谁快、谁新、谁出格,谁就满足了这个娱乐时代的核心诉求。比如如下广告。但这类广告有什么意义呢?
另外还有很多广告直接表示收益很可观,非常丰厚。这些都是完全不合规的。所有的理财产品都是有风险的收益,无法保障。
10%的P2P公司起源于某天突然想要拓展新业务的各种企业,我国资本市场又一向追逐概念。于是实业和资本一拍即合。一时之间供应链金融P2P企业纷纷开始寻找自己内部的融资需求,先从自己的员工开始入手推广产品。一个典型的自融流程就跃然纸上了。比如现在很多房地产企业开展P2P业务,都是为了自己的楼盘开发融资,如果地方房地产市场崩盘,那么后果也将非常惨痛。事实上,如果企业真的是优质的融资需求,自然会去通过银行融资,成本低,放款快。
最后10%的P2P公司才是真正拥有金融背景的了。他们的典型特征是收益率低、期限长、新产品少、营销不太行。于是,良币就逐渐被驱逐了。
2. P2P平台风控架构应当如何设置
首先,P2P平台应该建立独立的风控体系。独立意味着不与任何其他部门存在职责重叠,不允许任何跨部门兼职。同时建立起一套防火墙制度,风控的文件和其他部门文件不可随意共享。
其次,风控部门应被赋予较高的话语权。风控部门的领导应直接汇报给CEO。如果风控确定评级,但其他部门可以随意驳回,那就失去了风控的意义。
第三,风控部门职能应具备如下完整的矩阵结构。在业务类型上包括个人风控(C端风险资产)和企业风控(B端风险资产)。由风险政策团队制定基本原则、研究行业动态;风险监控团队实时监控并定期抽检既有资产的风控水平和质量,处理异常风控事件;风险资产准入团队负责对资产评级、确定授信额度。
P2P网贷平台
3. P2P平台缺乏风控的表现
P2P平台缺乏风控的表现包括,
没有风控体系;
有风控体系,但不独立,风控职能是其他部门兼职的,没有建立有效的防火墙制度,也没有保证风控人员在公司的崇高地位;
有独立风控体系,但不知道应该如何控制;
目前看来,大多数中小平台(月均交易量低于10亿元)属于缺乏独立有效风控体系的类型;而少数大平台虽然具备独立风控体系,也引入了专业的首席风控官,但面对P2P这个新兴模式,整体风控体系还是不完善的。
4. P2P平台应当如何控制风险
风险控制应当贯穿一个P2P产品全生命周期,包括贷前审查、风险评级、定价与增信、产品设计以及贷后管理五个环节。
环节一:贷前审查,指获取并审核客户详细信息,可通过电话核实、实地拜访。
申请过信用卡的人,一般会在线上填写基本信息或者通过客服电话报过基本信息,然后等待信用卡专员登门办理卡片。届时,信用卡专员会检查身份证、工作证明/地点,并适当拍照留念。这就是比较简单的贷前审查了。
P2P审查更加严格(如果是良心平台的话)。当前有些平台号称是全线上的,如拍拍贷。但我不太赞同。中国还是需要线下去实地核查的。毕竟我国的个人征信体系还相当的不完善。而P2P的借款人绝大多数都是银行不愿意借钱的对象。
环节二:风险评级。理论上而言,是最体现功力的环节。风险评级是将各类数据(主要是征信相关)输入既有风险模型,依据结果打分。这个打分结果将成为决定是否放款、放款额度、放款利率、增信费率的最重要因素(甚至是唯一的)。
风险模型技术基于神经网络,但在统计学上已经不是一个艰深的技术了,一般公司皆可实现。之所以会出现一些顶尖的公司,如北美市场三大征信局(EXPERIAN、Equifax、TransUnion),主要是因为他们拥有了海量且精准的底层数据,且通过无数次商业实际操作,不断纠错,最终形成了其准确度极高的风控模型。这也是FICO信用分目前在中国运营未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
中国个人信用数据不全面。人行2013年逐步开始个人征信工作,2015年才开放个人征信牌照。而真正海量个人数据散布在民间大大小小的公司里。其中,
阿里巴巴是小微企业数据之王、居民消费数据之王;
腾讯是居民场景数据之王(社交、娱乐等);
平安是居民金融和医疗数据之王;
百度拥有各类行为数据,比较杂乱。
这四家目前看来是不愿意在这方面合作的。我国的个人征信,前路漫漫。P2P的风险评级也因而受到了制约,征信能力全凭自身储备以及数据挖掘的能力。
环节三:风险定价及增信。评级结果出来后,就需要进行定价。价格包括借款利率(也即投资者拿到的投资利率)以及增信费率。有些平台偏重担保公司增信、有些偏重风险准备金。其实增信方式可分为有增信的担保、风险准备金、保险模式和无增信模式。
担保是P2P起步期的主流模式,如红岭创投、陆金所等均采用该模式。后来由于担保模式限制业务规模的问题,部分平台切换成了准备金模式。
监管规定,融资性担保责任余额不得超过净资产的10倍。
虽然也可多找几个担保公司,但担保公司资质很重要,不能随意寻找担保公司,若担保公司出问题,会影响公司声誉。即使如积木盒子这样经营多年、比较合规的平台依然爆出河北融投这样的丑闻。
风险准备金模式,在一段时间内是替代问题频出的担保模式的热门候选。不断有大平台加入这个梯队。如红岭创投、人人贷、积木盒子以及陆金所2015年底昙花一现的稳盈-鑫保产品。但该模式存在些微问题,比如准备金的成本如何控制,准备金的存管模式等。试想,一笔随着交易量不断扩大规模的现金,放在银行账户上吃最低的利息,这对于各家挣扎在盈亏平衡线以下的平台是一种怎样的折磨。
准备金模式胜于担保模式的地方在于他突破了对于业务规模的限制。银行体系即是准备金模式。若对于P2P准备金模式的监管成熟了,如准备金率根据平台逾期率而定,实时监控准备金储备,准备金统一存放于XX基金等。或许这个模式可以捋顺中国鱼龙混杂的P2P行业。
保险模式是P2P平台试图转移平台外的另一种方式。因为P2P平台违约率高,对于保险公司而言,该业务的盈利能力极低,很可能还有损害公司声誉的风险。但如果有这种模式,实际上保险公司已经帮我们投资者筛选了一遍了。目前所有本土保险公司都是国家增信的。所以,和保险公司合作的平台往往会广而告之,让大家知道他们有新的背书了。
无增信模式就是不做任何处理产品就上线了。国内敢这么做的P2P平台应该不多。拍拍贷是有这方面的尝试,根据底层资产风险程度,列出从低到高列出新手收益区、第三方保障区、中风险收益区、高风险收益区(如下图)。
前两个区都是有本息保障的。后两个区均需通过平台审核的投资者才能投资,即有能力承担风险的投资者才可以去投资。如高风险收益区,历史逾期率高达6%。拍拍贷也在此列出了对投资者的要求,仅对具有长期投资经验的用户开放。因为以中国投资者的特性,在股市上血本无归不要紧,还能东山再起,但若在P2P上输了利息都要暴跳如雷,问候平台三代祖宗。
不过即使如此,拍拍贷也没有全部采用无担保模式。在当下的中国,看来看去,只有借贷宝、熟信等熟人借贷平台是全然的无担保模式。但这个熟人借贷的风险是另一回事,不在本文赘述。
P2P网贷平台
环节四(可选):产品设计。这是少数P2P平台已经开始突破自我的一大创新,方式俗称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分散投资。
比如积木盒子的项目集、点融的团团赚、拍拍贷的快投,都是把一笔投资拆分投在不同的底层贷款项目上。就是说你投1万元,但你投资了可能100个人。低级做法是平均投资,每个借款人身上投了100元,这就是积木盒子的操作。高级做法是Lending Club,公布各个不同评级资产的预期收益率和逾期率,由投资者根据自己的偏好设置资产组合,然后投资资金拆分成25美元一份,每一份购买了一个这样的资产组合。比如投资1万美元,希望投A级50%、A-级50%。那么1万美元购买了400份资产组合,每个资产组合都是A级50%、A-级50%。从贷款端而言,Lending Club的贷款人的贷款也是被拆分了无数份。这就做到了极致分散。所以Lending Club的投资安全性极高。
P2P受到监管的局限,不能对底层资产进行太大程度的重塑,因此投资端的产品设计模式寥寥可数。分散投资是主流,做的成功与否视各平台产品设计人员的测算能力而定了。
环节五:贷后管理,俗语是催收。中国欠债容易催债难。催收已然成为P2P平台能不能持续经营的核心能力了。催收团队可以通过电话、短信“提醒/关心”借款人。实在不还,可不断衍生,“提醒/关心”借款人家人、亲属、朋友。通过这种手段,加强其还款紧迫感。
曾经高居P2P行业前十名的温州贷,核心竞争力就是催收,所以平台运营的不错。甚至一些奇葩平台,在第三方对其评级尽调过程中,标榜的就是自己的催收能力,有的号称自己的催收团队就是当地某大哥,催收回款率100%(大哥好牛)。那些大平台多将催收外包给劣后资产管理公司,层层外包的结果就是殊途同归,产业链的终端牢牢抓在全国各地的大哥手中。
简而言之,我国P2P风控的核心在于贷前审查和贷后催收。欧美征信体系健全,风控核心在于风险定价和产品设计。
5. 投资人如何尽最大可能识别平台风险
P2P平台有很多方式伪装其风控的漏洞。但是假的成不了真。简单几招就可以识别平台风险:
原则一:收益率高于20%,本息保障。一定有问题。请自己想一想,贷款利率20%,再加上增信费用,年利率40%以上。那么做什么生意可以拥有如此之高的收益?
原则二:借款是否集中。单个借款人/企业借款占比在20%以上。金鹿财行基本都是借给自己的或者自己创造出来的某个公司。
原则三:借款人是否集中于某一个区域。以e租宝为例,所有借款项目都在安徽蚌埠。所以一个全年GDP 1200亿的城市,需要500多亿的线上融资,还在一个平台?
还有一些锦(hen)上(nan)添(da)花(dao)的小原则。比如是否通过银行进行资金存管。是否加入了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人行下属,其他协会没用)之类。
简而言之P2P网贷平台的风控相对于银行浩瀚复杂的各类业务风控而言,已经非常简单了。希望有更多的平台能够尽快地建立起有效的风控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