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是p2p网贷平台集中买单的一年,说实话,大家过得不怎么样,之前有多光鲜,今年就有多凄惨。那么,2016年这一年,p2p网贷平台发展究竟怎么样呢?
2016年p2p网贷
一是资本寒冬名副其实,融资平台数量骤降
2016年p2p网贷平台迎来资本寒冬,在互联网金融领域,资本融资仍然保持了高速增长态势,但已经出现了明显的向头部企业集中的现象。2016年1-11月,互联网金融领域累计发生股权类融资176起,较2015年减少11起,累计融资金额1083亿元,较2015年增长149.78%。其中,前10家企业融资额占行业融资额的83%左右,同比提升10个百分点。
在网贷行业,这一趋势尤其明显。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网贷行业累计发生股权融资14起,较2015年减少5起;合计金额95.92亿元,不考虑陆金所影响(陆金所单笔80.44亿元),合计金额15.48亿元,较2015年提升2.72亿元。从融资分布来看,呈现出明显的向头部平台集中的现象。14家融资平台中,前5家合计占比96%。
p2p网贷平台发展
二是资金存管上线120家,合规之路道远且长
在地方金融办备案、电信业务许可证和银行资金存管三大合规门槛中,银行资金存管恐怕是网贷平台合规之路的最大障碍。近期,网传资金存管业务指引已经定稿并将于近期发布,其与征求意见稿相比略有修订,但核心要求未变。在联合存管模式不被承认的情况下,网贷平台唯有把宝押在银行身上,主动权在银行手里,但银行缺少动力。
当前,网贷行业正在加速分化中,行业内2300多家平台中,大多数将在未来一两年内或转型或倒闭。对商业银行而言,一旦开展存管业务的平台破产倒闭,不仅前期的IT投入无法回本,还容易面临潜在的与资金兑付相关的声誉风险问题。虽然在法律上银行无需承担兑付责任,但理财者在资金兑付无门的情况下往往会找银行讨说法,对银行的声誉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基于此,银行开展资金存管业务时,往往会设计较高的准入门槛,以尽可能地降低合作平台破产倒闭的可能性。结合银行对平台交易规模、资产质量等条件要求,至少有70%以上的平台会被挡在资金存管门外。
从今年以来上线资金存管的平台数据来看,8月份和9月份出现了银行资金存管上线的小高潮,之后上线数量逐步回落,而距离网贷新规的过渡期却越来越近,真是令人看着着急。
p2p网贷平台发展
三是盈利平台不足1%,造血能力缺失成心头大事
随着网贷行业回归普惠并纳入到统一监管之中,围绕在网贷行业身上因监管套利而产生的估值溢价已经大幅缩水,资本市场对网贷行业更为理性化,开始更多地忧虑巨额成交量背后的不良率隐忧。在此背景下,不盈利的平台已经很难获得外部风险资本的支持,而债权融资的道路又一直不通,唯有自我造血能力才能成为平台在行业分化中持续生存的屏障。然而,遗憾的是,恰恰行业的盈利能力并不乐观。据苏宁金融研究院不完全统计,截止2016年10月末,行业内可查盈利平台数量18家,不足正常运营平台数量的1%。
今年以来,先后有880多家平台主动退出,更有多家上市平台主动抛售网贷平台股权,除合规成本和品牌声誉考虑外,造血能力不足应该是重要的原因。毕竟,无论任何行业,最后终归是要以赚钱能力论短长的。
四是转型创新概念多于实际,突围之路任重道远
面对内外部的种种困境,创新和转型成为不少网贷平台着力突围的方向,其中,一站式平台、转型金融科技企业等成为不少平台的时髦选择。然而,遗憾的是,整体上看网贷行业仍然是说得多、做得少,突围之路任重道远。
总之,2016年,对于p2p网贷平台来说,备受打击,面临着转型,而如果能转型成功,就能渡过难关,更坚定地立足于p2p网贷行业中。